首页 | 综合快讯 | 监督之窗 | 代表履职 | 实践与探索 | 常委会公报 | 人代会资料库 | 选举与任免 | 机构设置 | 精神文明建设 | 图片中心 | 媒体频道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资讯搜索:
!今天是 北京时间:19点51分
 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代表履职
林仕元:为传统技艺鼓与呼
作者:站长     加入日期:2014年07月14日     点击:4200

 

畲族人民崇尚银器,无论是畲族的“三月三”、赶墟赶场、祭祠盛典、婚丧嫁娶等节庆活动,还是日常生产生活,畲家人与银器密不可分,由此形成了独特的畲族银器加工技艺。在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福安,自明代以来就有“来去三千客,四万打金人”的说法。林仕元,正是畲银工匠中的杰出代表。身为福建银雕老字号“珍华堂”的第四代“掌门人”,林仕元17岁开始学习银器制作,先后获得了畲族银器制作工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。2012年,林仕元当选为第十二届福建省人大代表,他开始放眼全省,并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特别留意传承和保护发展中国传统工艺。

作为省人大代表,林仕元看待畲族银器加工技艺站在了一个比旁人更高的高度上。“畲族银器是中国传统银雕工艺与畲族文化相融合的典型表达,是畲族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,记载着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畲族文化变迁的发展历史,具有很高的历史、文化和科学价值。”林仕元希望在有生之年,能尽自己的努力,“将畲族银饰文化发扬光大,将福安打造成为中国银器之乡。”

然而,保护这门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畲族银雕制作工艺技术难度大、知识涉及面广、学艺周期长,工艺耗时费力,要求水平高而经济效益却偏低。仅福安城区,解放初期的90多家银雕店铺至目前还在坚守的已是少而又少,畲族银雕工艺陷入后继乏人的困境。再加上近年来,受国际白银市场影响,银料价格逐年攀升,致使银雕工艺生产成本日益加重。受经济利益的驱使,以铜银合金等为原料的银制品充斥市场,鱼龙混杂,更使传统银雕工艺面临夹缝求生的局面。

为了扭转这一局面,时任福安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的林仕元多次向福安市政府提交《关于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的问题》等建议,希望能在高职、中职兴办相关专业,使银雕技艺后继有人。在他的积极呼吁下,2008年,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“民族传统技艺银雕班”,与“珍华堂”合作办学,把工艺美术艺术教育与师徒传承的技术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,林仕元亲自给学生们授课,将生平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。银雕班采取“订单式”定向培养方法,学生毕业后大多留在“珍华堂”工作,形成了教学、实习、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。学生在校的所有费用都由当地政府买单,一年花费高达数十万元。截至2014年,银雕班已经培养了150多人。

林仕元不仅着力于畲族银雕制作工艺的传承,更关注着民间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发展。从2012年开始,林仕元通过调查研究,广泛听取各方意见,先后在省人大会上提出了《关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传承经费补助的建议》、《关于加快福建省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》等13条建议、议案。他希望政府能够设立文化产业保护专项资金,抢救濒临失传的工艺美术品种,同时,出台配套政策,大力培养非遗技艺人才,带动传统技艺产业发展。

这些建议意见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,2013年,省财政厅将省文化厅部门预算中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”从原有每年200万元提高到每年500万元,增长了150%。省教育厅还预备组织协调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、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等民间传统工艺、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,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,通过联合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、中职推免、中期选拔等方式,支持福安市职业技术学校民间传统工业专业建设,加快培育工艺美术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。

“传统工艺产业要传承和发展,在依靠工艺美术产业自身加倍努力的同时,还需政府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和支持。身为人大代表,有责任,也有义务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发声。”在省人大二次会议上,林仕元再度提交了《关于加强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建议。

林仕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保护、传承传统工艺的责任。正是有了他这样的诸多工艺美术创作者,畲族银雕这一块瑰宝在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下才逐步走向繁荣;也正是有了他这样的人大代表,各种传承民族智慧、体现民族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才得以不断繁荣和超越。

 

 

 

 

本文转载自《人民政坛》2014年第7期

 
 
上一主题: 人大代表关注幼儿园安全问题
下一主题: 陈安华:牢记人民的重托
【收藏本页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 
人大网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