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| 综合快讯 | 监督之窗 | 代表履职 | 实践与探索 | 常委会公报 | 人代会资料库 | 选举与任免 | 机构设置 | 精神文明建设 | 图片中心 | 媒体频道 | 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资讯搜索:
!今天是 北京时间:22点42分
 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代表履职
林顺明:为民履职,倾注真情
作者:站长     加入日期:2010年09月15日     点击:6459
 

在风景秀丽的富春溪畔,有一个村庄叫坑下村,这里是闻名遐迩的“福安市千亩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”,距离城区4公里,全村360多户1400多人。该村的当家人林顺明,从1990年担任村支书,1993年当选市人大代表至今,已经当了20年的村支书、17年的市人大代表。他说,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多为村民办实事、好事,而最大的压力就是怕辜负选民的重托。

当家引路促发展

坑下村距离城区较近,历史上群众就把种植蔬菜作为发展经济、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一直以来当地群众沿用老品种、老耕作方法,规模小、产量少、效益低,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。身为市人大代表、村支部书记的林顺明看在眼里,急在心头,他暗下决心:作为当家人,就要为坑下村发展经济、增加群众收入引好路。2000年的一场寒流霜冻让菜农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大损失,林顺明因势利导,抓住这个转折机会,引导动员菜农转变传统观念,搞大棚种植,发展无公害蔬菜。

大棚种菜早熟、高产、优质、高效,但投资高,菜农缺少资金,向信用社贷款需要担保。林顺明便和村民主任以个人的名义为菜农们担保,向信用社贷款20万元。2001年春天,采用大棚种植的70多位菜农们获得了好收成,经济效益比传统种植提高好几倍。由于菜农信用度高,第二年信用社又向该村放贷70多万元,大棚蔬菜种植在全村得到推广普及,形成规模。但林顺明并不满足于现状,他决心让“坑下蔬菜”走出福安,占领市场,树立自己的品牌。经过林顺明多方奔走,20026月,“坑下无公害蔬菜协会”成立。协会聘请福建省农林大学教授以及市乡两级农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,定期请他们讲学、授课,为菜农提供信息,介绍科学的种植技术,推介优良品种。为了打开销路,林顺明还找到工商管理部门和市场管理中心的领导,取得他们的支持,在城区的东凤和荷塘坪等市场设立“坑下无公害蔬菜”专售窗口。坑下村的知名度随着“坑下蔬菜”品牌的名气日益提高,坑下村人靠大棚无公害蔬菜,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路子。2009年,全村种植蔬菜收入高达400多万元。200910月,林顺明还积极利用银行的惠农政策,动员村民出资80万元,在坑下村组建福安市坂中兴农担保有限公司,担保贷款额度达500多万元,为该村发展经济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。

发挥作用履职忙

坂中乡坑下村、长汀村及其千亩蔬菜基地濒临富春溪,城区防洪堤坑下、长汀段建设关系着两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蔬菜基地的安全。防洪堤建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,也是林顺明的一个心病。每年冬季,林顺明都要组织上百名群众投工投劳修筑堤坝。经年累月,该段筑起了一条靠群众自发集资6万元之多、长200的简易防洪堤坝。20048月,18号台风正面袭击我省,罕见的强降雨使富春溪水猛涨,并漫过了群众自发筑起的防洪堤冲进了坑下村,蔬菜基地危在旦夕。林顺明挨家挨户组织低洼危险地带的群众转移,指挥全村的抗洪救灾。抗灾中,他不慎摔伤了腿脚,行路困难,但他仍然忍着剧痛,发动群众抢救600多亩无公害蔬菜,使群众的经济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。当得知村自来水水池被泥沙堵塞,村民用水困难时,林顺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修,从而确保村民的正常用水。为给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生产环境,林顺明连续3年在市十五届人代会上提交建议,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。2007年以来,各级政府共投资180多万元建成防洪堤岸1100多米。至此,多年来困扰群众的洪涝灾害问题得到解决。

乐为教育不知疲

在林顺明看来,经济要发展,科教是关键。只有办好教育,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,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,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。然而,坑下小学校舍却因年久失修,成了危房。“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,不能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。”林顺明这样想着,便开始争取“危校改造”项目行动。为了能早日争取立项,他与学区领导四处奔走,终于使坑下小学校舍建设挤上了市政府危校改造项目的盘子,10万元的前期建设资金如期下拨,但仅这10万元还不足以修建一座具备一定规模、较为完善的校舍。于是林顺明又发动村里的经济能人和乡亲解囊相助。通过不懈努力,占地面积3000m2,坐落于树木环绕、环境幽静的新教学楼终于矗立在村民面前,“虽然学校建设有暂时的困难和欠债,但坑下的教育得到加强,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有了更多的人才和依托了。”当林顺明想到这里,脸上不时露出了笑容。

倾注真情心为民

为了坑下的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发展,林顺明可谓绞尽脑汁,呕心沥血。可是,谁又知道为这个蔬菜基地日夜操劳的市人大代表、村支部书记却一株蔬菜都未种呢?

改革开放以后,林顺明带头致富,办起茶厂,妻子在外地开茶庄,他个人收入比起同村人好得多。但亲眼目睹村民们在人均不到1亩的土地上折腾,他寝食难安。经过多年的摸索,他认为,以坑下的自然条件,发展蔬菜种植,是一条致富之路。于是,自己不种菜的林顺明关心蔬菜生产胜过关心自己的茶厂。为争取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款,他一次又一次跑省里有关部门,自己掏腰包付差旅费。有时手头缺钱,就打电话叫在外省开茶庄的妻子汇钱应急……

林顺明图的到底是什么呢?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咱们不是要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吗?选民选我当人大代表,人大代表不为群众谋利益图什么?”林顺明如是说。

 

 
 
上一主题: 尤长荣: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
下一主题: 陈茂春:经济发展弄潮儿、公益事业热心人
【收藏本页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 
人大网站: